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生活里,人这一生过得实在是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既然生而为人的本质既然是吃苦的,那么也就不要过度地关注于苦本身,而是懂得苦中作乐。
这种苦中作乐的智慧,就是学会给自己减压。
减压,不仅是给自己的心灵减压,给自己的精神减压,更是给自己的人生减压。
巴尔扎克说:
“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应该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由此可见,生活里减压的智慧,就在于做到果断地拒绝内耗,清醒地管住自己,不要胡思乱想。
同时,也要专注于心灵成长,修一颗平常心,带领自己平心静气、从容自在地活下去。
最终,随时随地可以减压,享受生活,体验人生,成就自己。
拒绝内耗,管住自己
网上有一个提问:
“一个人如果执念太深,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看到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说:
“就仿佛心中藏着一把火,日日夜夜都在灼烧自己。”
喜欢内耗的人,无疑是不断地往自己的心里添加柴火,麻木不仁地灼烧着自己的心灵,窒息自己的灵魂。
人这一生,开心也是一秒钟,伤心也是一秒钟,可有的人就是因为一时的不开心,所以硬是要用伤心几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来消耗自己。
到头来,韶华一逝,徒添新愁,日子越过越没有,内耗越积越多,便积重难返了。
所以,聪明人,懂得反思自己的人,都清楚在自己遭遇困境的时候,要警醒自己趁早改变。
及时止损,学会减压,拒绝胡思乱想,远离精神内耗,就是在管住自己不往错误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作家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里说:
“我们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静下心来研读自己、关注自己需求,才能活好自己。”
喜欢内耗的人,往往是因为自己无法平衡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然后主动给自己的心灵关闭了本可看到大千世界的门窗。
然后,一个人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不断地胡思乱想,不断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甚至是厌恶自己、自虐自己。
人一旦在错误的思想上不断地给自己施压,不停地内耗自己,最终只会在繁杂的世界里,过得极为煎熬。
因此,学会减压,拒绝内耗,忘掉多余的杂念、执念、欲念,才能一步步地取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季羡林先生就在《一生自在》中说过:
“如果不能忘,那么痛苦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剧烈残酷地折磨你,不如放下,淡漠、再淡漠、再淡漠。”
很多时候,不是痛苦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痛苦。
正如如果你懂得在遇到问题和困境的时候,及时地忘掉,甚至是逼迫着自己去变得强大来抵抗痛苦的话,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没有那么糟,也没有那么难。
就像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学会放下,试着忘掉,拒绝内耗,修一颗平常心,管住自己的心态,一切都可以走向越来越明媚的春天当中。
专注成长,拒绝放纵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
“人,就是一团欲望。”
的确如此,人的烦恼、痛苦,以及幸福和美好,都是从欲望中来。
适度的欲望,带来正向的享受体验,过度的欲望,则容易牵扯着一个人走向痛苦和绝望。
如果放纵欲望,就越容易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这种效果最终也只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被动、困窘,甚至是走投无路。
有个叫“老鼠也疯狂”的实验:
说的是一只老鼠被连上了电极,微小的电流一旦刺激着老鼠的大脑,就会使得它越来越兴奋,在十二个小时内竟然自己按了7000多次按钮,最终老鼠是兴奋的,但也筋疲力尽而亡。
说到底,就是因为老鼠本能地放纵着电极所带来的大脑区域的快感中枢,从而分泌出了大量的多巴胺,最终放纵着、堕落着、绝望着。
显然,一旦放纵欲望,欲望就会给你不断地施压,看似这段施压的过程也的确容易让人“兴奋”,可兴奋过后,便是被欲望操控,被压力碾压。
正如《娱乐至死》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就好比说生活当中的各种欲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消费能力范围的买奢侈品,不断地跟不同圈子里的人内卷,不停地放纵着心里对自己的期待和压迫。
最终,纵然着自己,甚至是带着诸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鼓励自己去无尽地消费、无底线地攀比。
显然,放纵欲望很简单,但是要想管理好自己却是非常难的。
作家余宗徳说过一句话:
“人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千万不可以轻言放弃信念和努力。
只要不放弃努力,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
其实,在生活里,越是懂得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则是聪明人,而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的人,才是智者。
真正的智者,才会笃定且自信地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
学会减压,成就自己
一个人,但凡想要过得幸福,就需要学会减压。
唯有不断地减压,才能不断地成长,才能不停地精益求精。
如此,方能一步步地走出内耗,走向强大。
要知道,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源自于你自己的选择,别人的看法不重要。
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一步步地成为自己,摆脱烦恼,减轻压力,阳光自信地做好自己。
就像作家张德芬说过: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切烦恼都源于内耗。”
在生活里,一个人越是懂得将自己的内心往回收,保持着清醒理性、客观而自在、自得的心境,才能渐渐地从迷茫之中抽离出来,然后自我雕琢,不断地提升自己,甚至是强大自己。
中岛敦曾在《山月记》中写道: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碌碌无为,与瓦砾为伍。
于是我渐渐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愿你早日可以做到平和地跟自己相处,平稳地安顿情绪,平静地滋养灵魂。
如此,减轻负担,减弱压力,减少愤懑的情绪,给自己减压,搞得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也知道自己想要走向怎样的位置上,平淡而知足地活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