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当前关注:《深海》影评:快醒醒,散场了
2023-02-05 00:14:54 来源:哔哩哔哩

(友情提醒:本文含剧透,请观看完电影再阅读本文)

今天看了《深海》,哭了四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次在开头,我迟到十分钟,刚进影厅就看到波澜壮阔又变幻莫测的天空和海水,像极了一个孤独的小朋友面对不安世界的幻想。第二次在参宿被留在了城里丧气鬼袭来,参宿面对一切感觉无助。第三次在深海之心面对丧气鬼时,南河所迸发出的勇气与决绝。最后一次在即将谢幕之时,屏幕上出现“快醒醒,散场了”六个字,以为情绪都已经宣泄干净,又被这六个字一记重击。

田晓鹏导演的作品从《大圣归来》到《深海》每次都能带来全新的震撼,他总能以某种方式触动童年记忆中最纤细的一部分。这次的《深海》也是非常出色的作品,在画面上还是题材上,都对原来的《大圣归来》有了新的突破,但同样也是因为题材的缘故,在这个春节排片不高,对于观看群体也有很大的限制。

毋庸置疑,《深海》代表了目前国内最好的动画水准,场面瑰丽,细节拉满,对于各种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好地再现了一个抑郁症小朋友的幻想世界。在故事的叙述上,《深海》也似乎在做一种突破,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同时看到《千与千寻》与《穆赫兰道》的影子。在故事的剧情上,《深海》与《千与千寻》都是一种“误入”的方式进入怪异的世界展开故事;在配角安排上,小海獭与小煤球,海精灵与无脸男,存在着角色形象上的相似性。而在电影的尾声,导演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转折,参宿所经历的一切是梦境,是对现实场景的重组。这就让人想起弗洛伊德一句著名的话,“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经过修饰的满足”,电影《穆赫兰道》也是运用了类似的手法衬托主角破碎的内心。

但,《深海》的缺陷也很明显。这部作品,对孩子略显沉重,对于成人而言又略微有些幼稚。不知道是资金有限,还是被儿童动画这一分类所局限,抑或者有意为之,个人感觉田晓鹏不太敢大胆地讲一个故事。这部作品叙事结构中存在着一个缺口,南河这个角色是没有讲透的。在梦境中,南河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在现实中,南河是一个落魄潦倒的小丑。电影非常丰满地塑造了梦境中的南河的形象,而我们就像参宿一样对现实中的南河一无所知,那是整个视野中被遮挡的残缺图景。但这种空缺也许是有意的留白,因为这样的留白,长大后的参宿才会去南河的故乡,我们才会回味悠长。

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习者,更让我触动的是这部电影对于意象的使用,甚至说感叹于导演对于意象的使用,那是没有亲历过抑郁的人很难去想象到的。海精灵、丧气鬼、南河等等意象,都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完整地再现一个抑郁症孩子的幻想世界。

海精灵是执念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于参宿而言,海精灵是对妈妈的执念;对于南河而言,海精灵是赚钱还贷款的执念;对于食客而言,海精灵是酒精是香烟是让人如梦如幻逃避现实处境的东西。执念可以支撑起一个人,但这样的支撑以空缺为前提,是对不可能之物的增补,就像南河对参宿所说,“如果你妈要找你,早就来找你了!”。参宿的执念是盖在了“消失的母亲”之上的一层布,所掩盖的是“被母亲抛弃”这一事实。当这层布被南河掀开,参宿便被丧气鬼包围。

丧气鬼是抑郁的心理状态,是参宿的执念被打破后,所面临的心理处境,那是对空的直接对峙。我在最近所写的一篇小说中描述了这一状态。

“我应该逃离这里!”

“逃往哪里?”

“我不知道。”

…………

此时的时间应该停滞,那么思维就会凝固,停下自己逸走的脚步。等待也是很好的办法,一次又一次它总会消失。当它出现时,是阴暗湿漉漉的监牢,怎么也逃脱不了;当它消失时,是一只栖息在午夜的黑色大猫,好像从没有出现过,哪里也找不到印迹,但又明知它在暗处提溜着发出绿色幽光的眼睛窥视着。

丧气鬼在深海之心在南河和参宿的合力下被打败,参宿新的信念才得以形成,到这时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海精灵的存在。“海精灵”并不是让人舒服的东西,但如果没有它,参宿会过早地面对丧气鬼再也没有重生的机会。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会以否定自己的方式去否定面对心理问题的消极防御机制,但消极的防御机制只是面对那种处境下不得已的应对策略。往往要改变,首先要接受它,甚至感谢它的陪伴。没有它,是熬不过漫漫长夜的。

南河在参宿的精神结构中起到了父亲的功能。父亲在参宿那里整个都是缺失的,在参宿说生日祝福时,即使父亲在场,参宿也仅仅表达了想和母亲永远在一起的愿望。在剧情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一直都是母亲在陪伴参宿。当母亲离开时,父亲才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出现,但这个角色却是负面的。在精神分析中,父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他阻止孩子与母亲处于过于亲密的“乱伦”关系,为孩子过渡到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提供保护和设立规则。在故事中,参宿的父亲并未给参宿提供应有的保护,反而一直在压抑参宿。这让参宿习惯以被动的方式面对外来刺激,面对不合脚的鞋子不敢说不,当被弟弟抢走喜欢的东西不敢直言。反而,南河消除了参宿找回母亲的执念,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一个父亲的形象才在参宿心中确立起来。

除了这三个意象之外,电影中其他的意象也值得分析,比如说,海獭是无忧无虑的孩子,船客把参宿叫做“晦气”是参宿自我否定的外在投射,海豹阿金阿花是亲切的隔壁叔叔婶婶……就不再展开去讲了。

抛开对故事结构的理解和对故事内容的分析,我更倾向于认为那个并未在电影中讲透的南河是导演自己。我看到一些传播的消息说,《深海》花费了七年的时间打磨,在春节档上映是因为坚持不下去了。借海豹阿金的嘴,导演说出满是自嘲的话,“充满创意,充满幻想,不切实际”。影片结尾六个字“快醒醒,散场了”,与其说是在跟观众对话,更有可能是导演跟自己对话。有时候,我们会被幻想迷住,我们确实也要对自己说,“快醒醒,散场了”。

标签: 精神分析 穆赫兰道 千与千寻

精彩放送